【南方农村报】“这是我第7次被中山一院救了!”不停跳手术治好阿叔心脏病+肺癌

2019-12-26

“这已经是我第7次被中山一院救了,衷心感谢中山一院全体医护人员对我的照料!”12月18日,河南人宋先生在出院前郑重其事地对记者说道。

前不久,宋先生查出了肺肿瘤,千里迢迢来到他最信赖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祸不单行,在实施切除手术前的术前检查中医生们又发现他患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无论先做哪一个手术,都很可能造成另一个病情恶化。

面对这一难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实力强的优势,组织心脏外科、心内科、胸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针对该患者的病情进行MDT会诊。最终,专家们决定同时实施“左前外微创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右上肺楔形切除术”两个手术,一次性击退了宋先生身上的两个病魔。

欲治肺肿瘤

意外发现严重冠心病

“我最相信中山一院。”宋先生今年66岁,常住河南新乡。2005年他在中山一院切除乳头状瘤以后,就被该院医护团队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所折服,成为一名忠实“粉丝”。

从那以后,每次遇到大病,他都选择跨越1700多公里来广州接受治疗,而中山一院的医护团队也从未让他失望,先后治愈了他的会厌癌、声带白斑等疾病,一次又一次挽救了他的生命。但这一次,他的病情却给医护团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年前,宋先生体检发现右上肺出现结节,今年复查发现结节增大,连忙来到中山一院就诊,检查结果提示肺腺癌,亟需手术治疗。但术前检查时,医生们突然发现宋先生患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给心脏供血的主要血管狭窄到只有一根头发丝粗细!“这种程度的冠脉病变极有可能发生围术期大面积心梗,危及生命。”该院心脏外科吴钟凯教授指出,患者体重将近200斤,基础疾病较多,常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因素都使手术难上加难,风险很高。

多学科会诊

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优势

考虑到情况危急且复杂,宋先生被立即转入了心内科。中山一院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优势,由心脏外科吴钟凯教授、心外科梁孟亚副教授、心内科李怡副教授和陈艺莉副教授、胸外科程超教授、麻醉科冯霞教授和陈宇副教授等多学科专家对宋先生的病情进行了MDT多学科会诊,集众智为宋先生寻找最佳治疗方案。

先切肺肿瘤?不行,患者的冠脉病变太严重,无法耐受肺部手术;放支架?不行,造影结果提示狭窄发生在左主干和钝缘支开口,不适合放支架,且术后服用抗凝药物不利于肺部手术;先做冠脉搭桥手术?那要等身体完全恢复后再做肺部手术,可能耽误肺癌治疗,导致肺部肿瘤进展甚至扩散!

面对两难的情形,心脏外科主任吴钟凯教授和胸外科程超教授反复研究患者病史后,决定打破常规,大胆一搏——同期进行“小切口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和“右上肺楔形切除术”。

吴钟凯教授表示,左前外小切口不停跳冠脉搭桥联合右上肺楔形切除术,不停跳搭桥避免了体外循环后心肌水肿和心肺再灌注损伤,也减少了体外循环造成的恶性肿瘤细胞的全身播散的几率。此外,该微创手术方式有利于肺部组织切除术后,患者心肺功能早期恢复,拔除气管插管,避免手术后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带来的并发症。

“搭桥+除癌”

一次手术治愈两病

当医生们告知患者手术方案后,宋先生表示:“说不紧张是骗人的,但我相信吴教授和程教授。”

在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后,12月2日,在麻醉科冯霞教授、陈宇副教授团队的保驾护航下,心脏外科主任吴钟凯教授和胸外科程超教授在全麻下联合进行“左前外微创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右上肺楔形切除术”。

在专家们的精湛医术与默契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宋先生转到了心胸外科ICU进行监护治疗,当天便拔除了气管插管,第二天转回普通病房,两周后便康复出院了。宋先生感慨道:“教授们给我制定的方案太先进了!”

“微创的意义不在于切口有多小,而在于是否给病人带来真正的益处。”吴钟凯教授介绍,左前外小切口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切口大小仅3-5cm,相对常规正中开胸搭桥手术(伤口20cm),创伤明显减少,对于基础疾病多、不能耐受体外循环手术、有胸骨愈合不良可能的患者是极好的选择。仅今年12月份,中山一院心脏外科冠脉外科团队就进行了5例左前外微创小切口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术后患者都得到了快速恢复。

【记者】方壮玮

【通讯员】彭福祥 梁嘉韵

报道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12/26/c2930929.html?colID=6349&appversion=6100&firstColID=6349

2019-12-25